《超级演说家》刘媛媛:多数人是船客,少数人是时代舵手




今天行动君为大家带来的是NEW x NEXT中国青年影响力论坛演讲笔记第三弹——从不被看好,到一路斩关成为《超级演说家》的第二季冠军:刘媛媛。她有思想,敢表达,一语中的地说出这到底是谁的时代。


■ ■ ■


当大家听到“我们的时代”这个主题时,不知道大家想到是什么,我想到的是:是谁一直在说这是“你们的时代”?我发现说这些话的人其实都是做手机的、卖APP的,他们希望聚集在我们周围,然后卖东西给我们。

1.什么是“我们”?




先讲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我们当中有一个这样的人:他在17岁的时候,立志要把污染的海洋变干净,之后他就在研究净化海洋的方法,最后他所研究出来的方法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获得了联合国卫生组颁发的奖项,他现在21岁。




第二个故事,有这样的一个人,有段时间朋友圈被他刷屏,对他的官方介绍太多,我都背不下来,据说他是85后电动机车狂热者,率领40余人研发团队,用了482天,花了不到2千万人民币就研究出了一款可以媲美特斯拉的中国首款互联网超级跑车。相信你们在朋友圈也看过,但是最终它被证明为一个创业的笑话,据说此车抄袭的成分比较多。




第三个故事,我们当中还有这样的人,他们的事迹被媒体报导,并贴上了90后XXX的标题。


不知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在思考:谁跟你们一起是90后,为什么总是把年龄放在新闻的标题前面呢?


我觉得总是用“我们”这个词来说是不恰当的,用“我们”来说“我们的时代”也是不恰当的,因为“我们”有各种各样的人。如果我们没有为这个时代做什么好的事情,当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取得一定的成就时,我们以集体的一员去享受光荣,当这个集体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又觉得跟自己没有关系,都是别人的错误,又怎么不好意思说是“我们的时代”?


如果你在这个时代中根本没有想去创造什么,去改变什么,总想着怎么在这个时代找到共性去投机,那你又怎么好意思说这是“我们的时代”?我觉得每个时代都一样,就像一位美国作家说的那样:“只有少数人能够改变这个时代。”就像龙应台说的那样:“每个时代都有会思考和不会思考的人。”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会思考的人,但是我想说的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改变这个时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就好像一艘船上的乘客,少数人是它的舵手。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生活在哪个时代都没有差别,这不是我们的时代,只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里。


我一开始强调这点,并不是想理智地告诉大家什么,而是希望所有年青人可以从个体的角度去思考我们与这个时代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要去实现个体的价值,而不是以“我是一个年轻人,我是一个XX后”为一种虚伪的光荣。


2.我们所处的时代


我有一个朋友,前不久进了一家基金公司,入职培训结束后,集团的大领导参加培训总结会议。与会中有很多人发表感言,轮到我的朋友时,他说得特别好,但是最后半开玩笑说:“这个培训基地什么都很好,就是蚊子太多了,如果下次能换个地方就更好了。”


当场台下的某个领导便在台下说要把他开除,后来还在台上专门把他批评了一番,说他吃不了苦。其实,我这个朋友并非吃不了苦,培训主管也非常喜欢他,然而,他最后还是被开除了。


我还有一个同届非常优秀的本科同学,毕业后去了某家国有保险公司,拿到了北京户口,收入也很可观,但是不到一年就离职了。作为同龄人,他的工作情况已经非常好了,但是他说他在公司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很难,因为每个人都觉得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够了,不犯错误就可以了,如果提太多建议,就会被认为很幼稚。




当我听到朋友这些经历的时候,特别难过。


不管你在大学时多么牛逼、多有抱负,当你进入工作单位时,首先要学会如何做人,如何说话。你的领导前辈们都会告诉你放弃不该有的想法,要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直到你放弃心中的的想法,变得小心翼翼,最终背叛自己的稚气,棱角被磨平。作为年青人,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失去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对自己想法的热情。


互联网带给我们最大的改变不是吃喝玩乐,不是吃穿住行,而是思想上的改变。


父母那些不能批评的旧道德、旧规则、旧观念,已经没有办法严丝合缝地转移到我们脑中了。互联网把我们与他们之间的代沟变成了鸿沟,我们的沟通也越来越难。就在他们嘲笑我们幼稚的时候,我们也会嘲笑他们的傻。


当大学强制我们晨跑锻炼意志力时,当被父母催婚时,我也有种深深的、无奈的感觉,这是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当我在2008年入学,以及2012年本科毕业的时候,对于这种现状并没有好的想法。对我们来说,最优秀的学生就是去大国企、大外企,或是部委。但是,在那种体制内,是没有太多发挥的余地的,能被实现的想法都是中高管的,而不是年青人的。


你也不要说这个世界是年轻人的,这个时代是年轻人的,因为这个时代不是年轻人的。只能说这个时代的未来是年轻人的,而当他们获得这个时代时,他们已经不再年轻了。


3.如何遇见更大的可能性




当我在本科毕业后读研的时候,就在思考,我将来干嘛?我学了法律,可以做律师,但是我生命中还有其他的可能吗?就在我去某家外企实习的期间,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节目叫《超级演说家》,不需要唱歌跳舞,只要会说话就行。


当我告诉办公室的同事,我要去参加《超级演说家》时,他们都不信,我便告诉他们我一定会参加的。当我终于等到第二季报名时,发了很多邮件却没人理,便询问相关的朋友,朋友告诉我,发邮件时不要贴我的照片就有希望了。


后来经过一些修正终于被节目选上了,在参加的过程中有很多辛酸、艰苦的经历,就不在这里提了,显得有些矫情。我特别感恩这段经历,因为经历了很多东西,对我来说特别重要。


我有勇气迈出了这一步,让我遇见了人生更大的可能性。


以前我不是一个会演讲的人,大学没有参加过任何演讲比赛,而且我生性内向,并非非常活泼的女生,然后演讲带给了我很大的收获。我现在的人生有很多选择:我仍然可以当律师,我也考了司法证,我可以去做视频,还认识了许多可以和我去做教育的朋友。因此我非常感恩当时去参加《超级演说家》的决定。


慢慢地,我也发现这个时代真的有变化了,比起2008年上大学时的我,现在的我对未来的期待已经不一样了,我发现一些年轻活力的想法开始有出路。互联网也好,创业也好,他们不必再像过去一样,只能选择一条路口。


我没有必要像过去一样先实习再工作,现在的年轻人不必把自己未来的人生价值托付于一个集体,现在这个时代甚至允许年青人跟年青人一起工作,小团队甚至个人都可以出来做事情。


我指的不仅仅是创业,你想写作,可以写网络小说;你想拍电影,可以和朋友一起拍微视频;你有想法但自己实现不了,可以去互联网上众筹,互联网为我们的才华提供了很多出口,把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自媒体。


如果有热情,要敢于革自己的命,揭竿而起,可以把自己从那些不认可的中老年领导手中释放出来,也可以把自己从枯燥的、打杂的初级工作中解放出来。




如果你有才华,不要背叛它,要拥抱它,坚持它,修正它,最终实现它,因为接下来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如果你找不到快乐,找不到自己,就意味着给自己判了许多年的有期徒刑。


回到“我们的时代”这个话题,我觉得现在还没到我们的时代。微博热点上的周杰伦是1979年的;智能手机小米的雷军是1969年;创业热潮中有很多90后投入其中,但是提出创业口号的李克强总理是1955年的;就连我们用得最多的京东淘宝也都不是年轻人创造的。


但是,没有关系,这个时代是谁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你有勇气,如果你有热情,而且确定自己可以成才,可以利用互联网带来的巨大自由,去实现你的梦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我们就创造一个新时代了。


■ ■ ■


笔记整理

笔记侠(ID:Notesman)


做时代最前沿课程及分享会的现场笔记传播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