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行动君为大家带来的是NEW x NEXT中国青年影响力论坛演讲笔记第二弹——作为留美极客创业者的代表人物张都欧巴的分享内容,颠覆传统留学行业,立志用技术改变国际教育。行动君的内心是鸡冻的,让我们一起为振兴中华而阅读本文吧!
■ ■ ■
刚才听了Janet的演讲,特别地感动,其中有句话我非常的喜欢,就是千万不要怕犯错。我觉得这也是自己在这两年的创业过程中最大的一个感悟。其实今天这个场合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尝试,因为我是经营一家创业公司的人,最早的时候团队只有两个人。现在团队也没有那么多,北京有一百多个。一百多个是我们说的最大的一个量词。今天,站在台下有一千多位观众,我也很紧张。请大家给点掌声鼓励,谢谢!
我的经历其实非常奇葩,我相信在中国未来像我这样奇葩的经历会越来越多。我十四岁的时候去美国读高中,在两年前,也就是我自己在大二的时候,做出回国创业的决定。我记得有一句话是,创业如修行。对我来说,创业差不多也有一年多了,我在这整个过程中,回顾一年前,自己当时创业的初心,我觉得有很多观念、很多想法都要改变。比如当时我就相信,创业会让一个男人越来越帅。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子的。但是也有很多想法,或者说很多信念,在创业过程中,会变的越来越坚定,坚定到它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我今天一定要和大家分享,就是这样一个信念:信仰比年龄更重要。给大家解释一下,我怎么理解这句话的,首先第一是什么是信仰?它其实和宗教和梦想,或者很多时候以及所谓的坚持,还是有很多区别的。
2.信仰比年龄更重要我是学计算机出生的,计算机出生的人有两点不太好的东西。第一是人傻钱多死得早,第二是语速比较快,第三就是做很多事情,喜欢用逻辑说话。比如在我创业早期的时候,当时刚回国变过很多方向。那是我也有想过,一些别的方向,但是最后还是决定回过头来做我们最想做的留学O2O。在我换方向的过程中,我就发现在商业模式有很复杂的东西,你靠逻辑去看它、去见识的时候不是真实的,很多时候你想得很好,但是最后,总是有那么一两个环节是看不通的。
所以我觉得信仰是在自己创业以后,你会发现它是一个没有基础的一个信念或者没有逻辑基础的一个信念。就是不管别人怎么样,我就是相信他。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我意义中的信仰,就像马云说的“梦想还是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还不太一样。对吧?所以我觉得梦想是未来非常好的一个想像。但是这个信仰,我觉得,是没有逻辑基础的自信,是一种对未来或者是美好的执念。说完了信仰,那么年龄,在我眼里,其实它并不是一个数字,因为我觉得数字去判断一个人实在是太片面了。在我的心目中,年龄的意思是沉淀、是积累。就像很多人,在社会上、在市场上,工作经过打磨以后,他会变得更加圆滑、更加世故、更加成熟。所以我觉得年龄,在我记忆里面,它不是这种单纯岁数积累的意思。
信仰比年龄更重要,就像一本小说《冰与火之歌》,冰代表严酷、残忍、理性,热代表激情和那种欲望和改变的勇气。所以信仰比年龄更加重要,信仰为什么要比年龄更加重要?对于年轻人来说,我自己今年是21岁,不管从什么角度,我觉得都算是一个年轻人,我觉得对我而言,我相信其实都是我的问题,我自己遇到过的问题也是很多年轻人都遇到的问题。在回望我自己的经历后,我遇到过最大的问题就是迷茫,就是大家都不知道自己后面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所以我今天一定要和大家分享,就我自己去寻找自我的一个过程。没有说是找到了结局或者是怎么样,但我希望分享过程中的一些体会,让大家和这多数年轻人一起,对比大家自身的一个经历。
3.信仰体系是什么?这个是我们的投资人好未来集团的董事长张邦鑫经常教我们的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叫做“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觉得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不管是最好还是最坏,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选择比勤奋更重要,这个大家应该都认同。选择比勤奋更重要,我觉得对于年轻人来说,我们很多时候都被迫面临选择。我觉得很多时候是大家在过程中看的是非常理想化的一个东西,他有很多现实的因素,但是他这种现实的因素,你怎么去碰撞自己选择。所以我觉得对于这点,很多人他看的是结果,就是说我做这件事情,它的结果是什么?但是结果它不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在很多时候任何结果,它都不是一个单一的判断因素,就比如一次创业项目失败了,你说这个创业项目失败,是因为资本不到位还是团队内部出了矛盾?还是因为这个团队的内部感情太好了?这完全都有可能的。一个结果它都是由无数的因和无数的源组成的,所以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用结果去作为自己判断的依据。那判断依据是什么呢?我觉得在自己的经历后得出的结论是每一个人或多或少要建立自己的信仰体系。信仰体系就是你区别于他人的你所相信的东西。很多时候我觉得这个信仰也可能很散,包括接下来我会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看到了自己非常想改变的一些东西。虽然很散,但我觉得就是刚才主持人也说的,这些很多散的东西却能够更打动人心,也是让你们能够看到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4.如何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的渴望?回到三年前,三年前那个时候我正好读大一,在美国中部的一个大学,叫做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大一上半学期,那个时候我非常非常焦虑,就像我们觉得所有年轻人一样非常焦虑,焦虑来源于迷茫,就是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在美国排名前20的大学其实压力是非常大的,因为我们同龄人非常优秀,大家都在做一些很酷或者很牛掰的事情。比如,今天他要去环游世界或者是明天他要去怎么样怎么样,所以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压力是非常大的。我大一上半学期的时候非常焦虑,那时候我整天想的就是我大一暑假就得去找实习,得去硅谷的公司或者去华尔街这些地方。我一定要找到实习,因为我同学都在找,而且很多人都找到了。但是我发现这个无论怎么样都挺难的。
我这人有个优点,就是当我遇到问题的时候不管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公司的问题,或者是团队问题,我要做的是我怎么样来解决这个问题。既然我当时感到很焦虑,那我就请教一下那些已经焦虑过的人,所以我当时就买了一张火车票,从圣路易斯一路赶到了芝加哥。在芝加哥西北大学,拜访一个非常成功的人。我就请教他暑假这个时期怎么办,大哥你要不要帮我一下,帮我找一个实习。结果那个大哥也特别有趣,他不但没有帮我反而把我骂了一顿。
他有句话让我至今印象非常深刻,一直记在心里,就是“You will have 40years of professional life.”,什么意思?就是你这一辈子有四十年是来工作的,或者说是职业生涯。
所以职业生涯当中有两点,第一点就是你没有必要急,你后面有四十年的时间去探索所谓的职业生涯。第二点就是一定要想清楚,你要不断调节自己的方向,因为你的人生四十多年都在过职业生涯,你一定要去选择你自己所钟爱的职业。当时我一听就觉得这话就特别靠谱,也就不焦虑了。
我开始像他说的那样,把实习先扔到一边,然后加入了美国兄弟会,开始了白天喝酒晚上喝酒周末也喝酒的生活,包括参加中国学生会,去做很多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说教美国人学汉字,教美国人包饺子什么的。其实我特别坏,专门教美国人学写自己的名字,比如约翰。当时我特别喜欢调侃美国人,我就在他背后写了一个“我是坏蛋”,说这是你的名字,然后贴个纸让他走来走去。这个大家千万不要学习。
但是我觉得跟他接触以后,整个人精神状态就不一样了。当时我在学校里上心理学的课,我特别喜欢那个心理学教授,他一个是很有魅力的美国白人。我经常喜欢下课以后去请教一些形而上的问题,比如说什么十二星座从统计学上说是否有价值?从小讲一门语言和讲两门语言在的人思维上有什么区别?有一天在上完正面心理学课以后,我问了一个问题。在正面心理学里面很重要一个观点就是你要正确地知道你想要什么?那我就问他,说实话我们要去找自己的梦想,找自己想要什么,但是你应该怎么样去找?他当时就教会我一个办法,这个办法挺笨,不过我自己经历告诉我是有用的。
这个办法是拿一支笔拿一张纸,然后用你的笔在纸上一条条写下你想要的东西,不管写多少条,他的经验是你写到三十条的时候你会觉得很感动。一般你写到五十条的时候你会觉得写不下去了,觉得把自己挖的太深了,有些人一般会停留在五十条。但是你写到七八十条的时候,会有很大的触动和感动,那条就是你自己最终想要的一个东西。这从心理学的理论来说,是适合我们从童年开始遗留下来的东西。
我特别喜欢一句话叫“知行合一”。跟那个教授聊完,当天晚上我就拿着一张纸一支笔,在月黑风高的夜晚跑到我们学校图书馆的地下三层,就开始一条条写,关于财富、关于自由的,写了大家都懂的一些东西,最后强大到连我自己也很惊讶。后来我自己非常有想法的一条就是让我们同胞中国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回报。这是什么意思?我在美国读高中的时候,我发现其实很多中国留学生去了美国,就是跟美国人比拼,譬如说申请更高级的学府或者比拼这个体育运动甚至社交场合。很多时候中国人的气场会被压制,就是可能软弱。很多中国人不服,包括像我当时在国外的时候也不服。
所以从实际上看留学生回来的数据,2007年到现在数量越来越多,而且他们出去的状态和目的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早期很多时候大家选择出去是一种崇拜心理,那么现在的留学生,像我一个台湾朋友是我们客户,他跟我说,我希望我的孩子是去美国收购公司的。所以说留学这件事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当时上高中时,那个城市在亚特兰大,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举办过两场奥运会。实际上是这样的,你买一栋别墅的价格是多少?20万美金非常便宜,带草坪带游泳池,是不是被我说得想买了?它就在市郊离城市中心也很方便,但是20万美金在中国你能买多少?我觉得在北京或者其他一线城市可能什么都买不到,我就觉得很不公平。
假设把人生比喻成一条路的话,我觉得中国人真的是一路上有洼有坑有雾霾,而美国人可能是更加简单的想象。当时我从内心出发,就像中国合伙人的孟晓骏一样,可能因为当时亲身体验,深刻地体验过这些东西然后发现自己很想去改变,其实我就走在了我自己的信仰第一步,希望能够让中国人的勤奋能够得到更公平的回报。
5.创业是创造价值最好的方式在大一下的时候,我去参加比赛,这个比赛是一个马拉松式的比赛,现在国内挺多的。但是我那个时候没有参加马拉松式的,是有一个硅谷的软件公司叫做global hackathon举办的。比赛很简单, 48个小时里面,它全场分为非常多的团队,当时将近有50到80个,它会抛出例题,这个例题是给我们提供海量的销售客户数据,包括购买金额,进展等等一系列数据。我们团队需要算那些需求海量数据,提出团队中有价值的信息,然后把它以这种非常好的和好看的方式,呈现到客户端。
当时比赛对我最大的吸引力其实是第一名的奖金,5万美元。我觉得对于大一学生来说这个数据让人非常high。当时我就拉上了5个兄弟,一起参加这个比赛。奖金吸引力太大了,当时全场来了将近400多人的时候,还有来自美国全球各地的工程师。坐在我旁边一桌就是像亚马逊、苹果,这些很大的IT公司出来的一些程序员。全场400多个人,当主持人宣布说48个小时开始的时候,全场400多个程序员都开始敲起键盘。主办方特别贴心,反正48个小时都是要通宵的,就把所有食物放在桌子旁边。
每张桌子旁边都有山一样的红牛,在我喝了第四罐红牛,大概敲了10多个小时的键盘之后。我就想,哎,这个不对。我大一的时候就学过这个,所以我觉得,在这场比赛中,我的编程就做了一个核心的竞争力,我就坐不下了。因为全场有些程序员太牛了,我又很想刚才的5万美金,所以我就开始琢磨,开始琢磨有没有别的办法。我就去研究,我发现比赛赞助商特别厉害,名字叫做jim eberlin。按国内创投圈的话来说他是一个连续创业者,他也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之前创建过三家非常厉害的B2B上市公司。我后来在这个取得雪花片大概七八秒钟发现一个细节,他最近在搞一样新的东西,就是我刚刚强调的topopps。我就想他的公司只有两个人,一个CEO一个CFO,所以我猜到了,他在找一个CTO。
我当时就想,这个机会很难得,现场这么多大公司的程序员估计跳槽去小创业公司也不太可能。但是我跟团队朋友有优势,我们都是大学生。所以我就跑到他的桌子前,就跟他介绍我们的团队,意思是让他收了我们。因为招程序员的确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解决这个经典的创业问题,所有的一切都具备了就差一个程序员,而且猎头费用那么高。
我越来越相信我当初看的是对的,当然我们团队关于这个程序演示的还不差,我们最后就获得了5万美金的奖项。当时我作为第三个员工,被招到这个公司。在TopOpps里面,我们做智能产品。我们做的事情还挺有趣的,很多像美国的一些大型公司跨国企业都是500强,他们供需系统非常短,很短很短。十几年前,将近二十年前就部署这个IT系统,很多这些系统都比较陈旧了。
假设你要把这个IT系统完全换一套的话,是很不现实的一件事情。当时我们TopOpps就提供一种解决方案,你不需要去更换很多,你只需要把你的前端界面换一下,通过更换掉的前端界面,可以把这个很陈旧的系统,让它看起来跟新的一模一样。所以你可以向你的老板交差,员工也会更加开心。当时我们就提供了这么一个产品,我写了我们公司的第一个模块。像这样的在美国的确是非常常见的,而且在美国公司他们愿意花非常非常多的钱来购买这样的一些工具。像我写的这个模块,老板当时给我七十美金一个小时,我觉得特别开心。后来听说我自己写的这个代码在市场上是八万美金,当时觉得好亏。创业才是创造价值最好的方式。
6.创业维艰现在我要把话题转回到主题“信仰”。当时我们第一个客户是一家苹果旗下的B2B数据公司。他当时是我们老板的一个朋友,他们下面有一个销售部门要部署我们的软件,然后我就负责教他们怎么用。我发现我进入他们系统后台,他们用了这个软件以后,部门的销售业绩,真的是蹭蹭蹭往上涨。涨了20%,这个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整个部门流量其实挺大的。
当时我就有一种顿悟的感觉,有种被雷劈中的一种感觉。我之前经常思考为什么我们中国GDP那么高,为什么中国人从来都那么勤奋,却没法获得和美国人一样的回报?为什么在国外发展那么难?我突然找到了一些东西,像美国这种大公司,他们有特别好的软件和系统去组织他们的这些公司,能把他工作中最枯燥最无聊的部分完全转化,让他们去做最有价值最有艺术感的一个环节就可以了。我当时突然之间就觉得,这个东西是我特别希望做的,就是用软件去提升产业上的运行效率。
我回国以后见了丰瑞资本的李丰,当时是在上海机场的一个餐厅里面,早上八点钟,我就跟他讲了很多。我认为自己现在看到教育行业的痛点,效率如何低下,讲了如何凭一个软件去解决这个问题。当时李丰就跟我分享他投资的项目,像河狸家,像轻轻家教,这些项目的成功经验。我听了以后就特别感动。我觉得这种感动并不是说我看到了价值,看到了公司高速发展。我看到的是所谓的O2O、C2C这种模式,跟我自己心中信仰是非常非常吻合的。因为这个是我所坚信的东西,就是在中国的这个服务行业效率有待提高,而且提高的方法就是用我们互联网。用互联网去改变这个市场关系,去制作最好的生产工具,然后用一种更快的方法传达各方向转达的信息。
现在我们的公司顺顺留学,就是实践这个理念。任何一个服务行业好的资源都是非常稀缺的。比如律师行业,好的律师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大量的客户资源,大量的耐心给他锻炼的机会。所以好的律师在市场上永远都是凤毛麟角。在很多时候,服务行业相对很多的服务行业都是这样,但在传统的架构理念上这些好的服务者他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这就导致了服务行业跟电商行业不一样,它很少标准化。就拿国际教育,拿留学来说,传统型企业它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挑战,就是人员流失。每年都有很多顾问要走,然后自己创业。原因很简单,就是你在传统体系下面,我给公司制造了额外的价值,我只拿取6%。还不如自己去创业,在创业我能拿到100%。所以,我觉得未来服务行业会越来越扁平化,好的服务者他会有自己的创业平台,去做自己创业的事业。
7.信仰是核心价值观回来说我们最早说的信仰,核心的价值观。现在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所理解的这种信仰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这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投资人跟我说的一句话,非常经典。时间有限,今天也就跟你们分享这个。如果你的团队是公司的肌肉,你的商业模式是骨架,那么你最后的信仰是公司的DNA。什么意思呢?团队是可以去磨合去换的,如果你觉得团队中哪些人变得难过,变得怎么样?你可以通过培训是不是?去帮他砍掉不好的或者帮他变得更好,形成更强大的团队。但商业模式是骨架,它目前可能会更难一点。比如,你今天突然要去做电商,这个还是挺困难的。
但是有一点我觉得很难很难改变的,就是这家公司的信仰。它信的是什么,它对未来的看法是什么样的,有哪些是它自己不管一切代价去追求的。所以很多伟大的公司,比如像沃尔玛,像这样的公司,它们都是有自己的信仰的。沃尔玛它本身是一家零售公司,但它有自己数据化运营的思想和对客户的态度。所以,这是我们自己创业的感受。说到团队,从去年八月份开始到现在,基本上团队换过三拨,办公室一共换过五次,中间包括仓库,包括地下室,包括我自己家里,包括小黑屋,现在在北京的优衣库对面,甚至连我们的这个项目的名字都换了三次。换到我们的天使投资人,就跟爹妈一样不认得我们了。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什么都变过包括团队,整个过程中没有改变的就是信仰。就像去年杂志采访我说,你作为一个95后,你一个21岁的人是怎么样让你的团队幸福,让你的团队跟着你,让你的投资人理解你,尊重你?其实我当时就讲了这句话,我说我觉得信仰比年龄更重要。可能的确很多事情上,没有那么地有经验,可能很多行业耽误了商品。但是我觉得年轻人有一个很大的武器,这个武器大家一定要珍惜,就是我们的激情,就是大家的信仰。
我一直很相信丰帅说的那种打法O2O,C2C,他这个方向最后一定会成的,一定会成为所有行业的最终方向。所以非常坚定,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公司只有两个人,在一个地下室里面,什么都没有放弃,都是往前走。因为我相信这件事情肯定会起来,我觉得就是这样的坚持是我们创业可以做出来必备的一个要素。
有段时间我微信的签名叫做“所有一切的基础是逻辑,逻辑的基础是信仰”。就是因为我发现很多人在做一些大的决策,特别是很多人在商业上,还是在人生上都会犹豫。比如我当时14岁的时候,决定去美国一个高中,这个决定是对是错?最后制造出了这么一个结果,它是对还是错,真的很难讲。有可能是我家庭认为高中特别宝贵,或者是家长的选择,完全都有可能。我经常讲的一句话,选择比结论更重要。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讲,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选择,建立选择最需要判断力。对于判断力来说,很多时候,你现在在这个时代,你无法用经验去谈,或者说年龄已经无法成为一个判断的依据或者标准。
这个时代我觉得靠经验去做很多的判断,特别是对于一些人来说很困难。更关键的还是拥有信仰体系,就是我们作为年轻人要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到自己所坚信的那些善良,一些美好。就像我自己当时在美国所找到的,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个软件,通过它让中国这些服务行业的劳动者们,获得对他公平的回报。让他们能够把自己更多的精力花在劳动工作过程中具有艺术含量,具有最享用价值的环节,然后把枯燥把流水交给系统去做。
8.坚持自己的信仰最后给大家做个简单总结。我发现我自己身边这些优秀的年轻人,其实他们都是有自己的一个信仰体系,然后根据这条自己的信仰体系再去为人做事。
比如有一个美国人,有一次我跟他交流,发现他的观点特别有意思。我就问他信什么,他信中国和美国未来会产生大量的交流和交集。我们就非常需要他作为一个美国富裕中产阶级家庭的这样一个中国通,他需要把一些交集和交流,往比较好的方向去推动,这是他的信仰。他创办了一个组织,叫中国美国连接会。他当时就靠这个组织寻找他认为所谓的中国未来的领袖。他希望能够提前的跟这些领袖打好招呼。以后等你们牛逼了,要记得我们美国,要跟我们美国一起推动我们将来的发展。后来他又发现光做这个寻找还不够,所以他毕业以后就飞到中国,办了家教育公司,专门在中国的初中和高中学校里面教育那些他认为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领袖人物。
我觉得对于年轻人来讲,我们不要去害怕自己没有足够的年龄或者没有经验。我觉得最关键的是我们每天要问问自己,找到自己的信仰,你自己很坚持的一套思想体系是什么。不要怕迷茫,而是去找到信仰,用一些让我们更加有创造性的方式。或者等某一天顿悟,都可以。找到自己所坚信的傻傻的话,然后去做。以后就严格地根据这句话形成自己的信仰体系,追求它。
■ ■ ■
笔记整理
笔记侠(ID:Notesman)
做时代最前沿课程及分享会的现场笔记传播者